红色装甲“堡垒”——再评俄罗斯影片《坚不可摧》「1」
2025-04-26 21:09:59
四川省巴中市下辖各区(县、市)简介及地图分享
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地级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幅员面积为1.23万平方公里。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以下为四川省巴中市以及下辖各区(县、市)地图,欢迎各位有需要的朋友浏览、下载、交流。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与支持,谢谢!
巴中市在四川省位置示意图
巴中市辖南江、通江、平昌三县,巴州、恩阳两区,巴中、平昌两个省级经开区和一个文旅融合示范发展区,2022年末户籍人口359.13万人。
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 "川东北氧吧"之称。巴中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
巴中市境内拥有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恩阳古镇、南龛石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景区。
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接通江县、平昌县,南邻仪陇县,西连巴中市恩阳区,北与南江县抵界,幅员面积1320平方公里,据最新统计,全年户籍总人口为70.57万人。
巴州一水环绕、四龛佑城,境内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的东龛、南龛、西龛、北龛、摩崖造像多达7200余尊,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州是巴文化的中心,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著名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等名人的故乡,“巴山背二歌”“皮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元680年,唐太子李贤被贬居巴州,形成了“十六登高”的习俗并持续至今。
巴州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达两年之久,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旧址、遗址,建成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红军后代筹资修建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恩阳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靠巴州区,南邻仪陇县,西连苍溪县、阆中市,北接南江县。在南北朝梁高祖萧衍普通六年(今525年),始置“义阳郡”,历史上设郡、县时间长达800余年。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政权,先后设仪阆县、恩阳县。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巴中市恩阳区。全区幅员1177平方公里,辖登科、文治、司城3个街道办事处,明阳镇、玉山镇、渔溪镇、花丛镇、茶坝镇、下八庙镇、柳林镇、雪山镇、上八庙镇、兴隆镇、关公镇、九镇、双胜镇、群乐镇、尹家镇15个镇。截至2022年底,全区户籍人口56.45万人,常住人口33.86万人。
恩阳区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历史悠久,水陆交通发达,文化和商贸都十分昌盛,至今地上地下都留下了大量遗存,极具地域特色。红梅恋鹗、蒲道官斩巴蛇的美丽传说,蕴含着这方水土的神秘色彩;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彰显着川东北民居的独特风格;弥足珍贵的红军遗址遗迹,记录着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曾经原味原貌的码头驿栈,诉说着恩阳曾经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大巴山脉米仓山系南麓,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侧,华夏版图腹心地域。东邻通江,南接巴州,西界旺苍,北靠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西南与恩阳区、苍溪县接壤。地跨北纬31°52′—32°44′,东经106°26′—107°07′。南北长84.3公里,东西宽31公里,幅员33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42万人,常住人口45.53万人。
南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南北朝时期梁普通六年(525年)立县,取名“难江县”,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取名南江县。迄今建县1500年历史,有米仓古道千年底蕴、三国文化厚重印记、奇秀巴蜀淳朴豪迈、革命先烈战斗印记,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这里留下了“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千古名句。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地处成都、西安、重庆的几何中心,川陕渝边界,北上三秦可通中原,南下巴蜀可达滇黔,是川陕渝旅游“金三角”。南江历史文化厚重,是巴人文化的中心区、汉文化的交汇区、三国文化的重点区。这些古代历史文化是南江早期开发、开放、发展、辉煌的见证。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北纬31°16’-31°52’,东经106°15’-107°34’。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邻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中;与达川火车站相距100公里,与达州河市机场相距110公里。南北长69.8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229.12平方公里,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4.2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39万人。
平昌,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平州县,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更名"同昌县"。民国35年(1946年)取"平州"、"同昌"首尾各一字命名,成立平昌设治局。民国37年(1948年)升为平昌县。县地自古以来就是达县通往通江、南江、巴州三区县的咽喉。地处两江之口的江口镇,素有“川北重镇”之称。
南天门旅游景区位于平昌县五木镇,距巴达高速驷马互通口25公里、平昌县城30公里,幅员18.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平方公里,系米仓古道重要节点、川陕苏区军事战略重地,景区集山地运动、道教养生、红色旅游于一体。 阴阳山位于平昌县石垭乡场镇的东南侧,幅员辽阔,由炮台村的重石岭绵延至迎风村的大屋基,高险岫一带,主要包括小罐子山,阴阳岭,青杠梁,缸厂梁,袁家梁,彭家梁,倪家梁,学堂岭,护官寨,印盒寨等组成,长达二十余里。过去因为其山顶的中间有一条古老的官道(因2007年部分村民,社会贤达,名士自筹资金修建乡村公路(红军路)而毁坏,现仍有明显的遗迹存在),把该山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一侧谓之阴山,一侧谓之阳山,二者合一,故称“阴阳山”。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旧时有“依三巴之旧域,控全蜀之左隅”之称。县域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巴州、南江二区县,北连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西乡县、镇巴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壁州街道南街一号,南距达州市约140公里,距重庆市约330公里;西距巴中市约70公里,距成都市约400公里;东距万源市约113公里;北距陕西省镇巴县约170公里。通江县域东西距73.3公里,南北距98.5公里,幅员面积4119.83平方公里,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0.87万人。
通江县被誉为 “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称号。通江银耳以其朵大、味纯、色正、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多、药用功效显著而著称于世。自清光绪年间批量上市,芳名远播。晚清时期倍受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清廷御膳席上的珍馐。通江银耳含有蛋白质、脂防、纤维、糖、钙、磷、铁等主要营养成份,其中蛋白质中含氨基酸达19种之多,在人体内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中,通江银耳就拥有7种。通江银耳与其他产地的银耳相比较,具有朵张大、肉头厚、胶质重、色泽纯、耳基小、膨胀率高、易炖化等七大特点,其优势明显,营养和药用价值更高。1995年通江县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
通江县境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景观景点星罗棋布。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居县城北部,为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区内奇峰突兀,峭壁如削,颇有桂林景致、三峡险趣,其间最具特色的是牛角嵌景区,地下溶洞密布,洞洞相连,洞中有洞,在方圆3.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已初步探明有地下溶洞138个,已开发开放的有中峰洞、龙湖洞、仙人洞、狮子洞、楼房洞、宋家洞,洞洞五光十色,百态千姿,状若天庭水府。堪称“天下第一洞”的中峰洞主洞长7800米,可游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游客览之,无不惊叹其广袤与宏大。区内有峭壁如削、峡窄幽深的“临江丽峡”;有高山平坝、天然氧吧的“空山天盆”;有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有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通江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冬至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开创了以通江县城为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苏区。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以上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及时联系删除。
2025-04-26 21:09:59
2025-04-26 21:07:44
2025-04-26 21:05:29
2025-04-26 21:03:14
2025-04-26 21:01:00
2025-04-26 20:58:45
2025-04-26 20:56:30
2025-04-26 20:54:15
2025-04-26 20:52:05
2025-04-26 20:49:46
2025-04-26 11:29:36
2025-04-26 11:27:21
2025-04-26 11:25:06
2025-04-26 11:22:52
2025-04-26 11:20:37
2025-04-26 11:18:22
2025-04-26 11:16:08
2025-04-26 11:13:53
2025-04-26 11:11:38
2025-04-26 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