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究竟有多少座火车站?
2025-07-07 22:15:23
我心向党(31)| 于载畿: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是抗日战争时期毕业的北大才女、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开拓者林巧稚先生的学生、山西省妇产科奠基人。她职业生涯硕果累累,仅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成果就有20多项,各项荣誉不计其数,但她始终认为党员和医生,是她最好的头衔。她就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载畿。1920年出生的她一生都在践行着踏上医学道路时立下的誓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于载畿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放弃在北京的生活,打起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到山西的火车。
刚到山西,于载畿看着眼前的情况,一时无从下手。“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医疗条件差”。不仅如此,由于条件艰苦、营养缺乏,骨软化的病人特别多,骨盆畸形变样导致的难产、子宫破裂和子宫内翻极为常见。这些病例,她以前很少见到,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琢磨,寻找治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对于先进医疗的迫切需要,她在病人渴求的眼神中坚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山西的妇产科事业搞上去。从此于载畿在山西扎下了根,全心全意服务百姓,并为之奋斗不辍。1953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妇女易患妇科炎症,从而导致宫外孕病人比较多。在当时,只要发现宫外孕,就必须做手术。于载畿迫切希望找出不用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方法。
翻遍了德、意、日、美、英、法等国的教科书,没有任何线索,但于载畿没有放弃,她把目光投向了传统医学这个宝库。于载畿和山西名中医李汉卿合作成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科研小组,专门研究非手术治疗宫外孕。他们开始站在各自专业角度认真地交换意见,从典型病例入手,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一点一点进行探究。
于载畿至今还记得当时第一个患者。当时李大夫诊断其为气滞血瘀,要用活血化瘀法,这与于载畿的观念截然不同:“把那个血块再活血开的话,不是出血更厉害了吗?”没想到,用药后,病人的情况却一天天好转,整个科研小组都兴奋异常。就这样,在做好各种应急抢救准备的前提下,他们先从预计不会再发生破裂危险的陈旧性宫外孕个别病例进行尝试,再对一些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探索治疗。经过多年研究以及临床600例用药观察和药物实验,“宫外孕方剂”终于成功,创造出一种不开刀就可以治疗宫外孕的方法。1978年,这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之后被推广到全国。多年来,很多宫外孕患者通过这种方法被治愈,再次怀孕后成功生下健康的孩子。
于载畿在奔忙于教学、临床战线的同时,还在努力钻研,不断攻克更多难关。她牵头攻关的重大科研成果接连问世,相继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集体奖,山西省科技成果集体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1980年,年满60岁的于载畿光荣退休,但退休之后的她仍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她说,要干到不能干为止。就这样以一颗老共产党员的挚诚,继续鞠躬尽瘁,仍然每周出五天门诊。直到2018年才休息。
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她坚持不看完最后一个不下班,往往会耽误吃饭。但即使再忙,于载畿对每一个病人仍然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担心手抖把字写歪,她就用尺子比着,一笔一划也要将处方写清楚。
致读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近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代代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践行初心使命,传承医者精神,为护佑人民健康付出艰苦努力,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多位老一辈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事迹,他们与党同龄、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初心不改、砥砺奋斗,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我心向党】专栏讲述的正是他们在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卫生领域各条战线的生动事迹,以及为了党的事业执着耕耘的感人精神。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编辑:杨明昊
2025-07-07 22:15:23
2025-07-07 22:13:09
2025-07-07 22:10:54
2025-07-07 22:08:39
2025-07-07 22:06:24
2025-07-07 22:04:09
2025-07-07 22:01:55
2025-07-07 21:59:40
2025-07-07 21:57:25
2025-07-07 21:55:10
2025-07-05 19:25:39
2025-07-05 19:23:24
2025-07-05 19:21:08
2025-07-05 19:18:52
2025-07-05 19:16:36
2025-07-05 19:14:20
2025-07-05 19:12:04
2025-07-05 19:09:49
2025-07-05 19:07:33
2025-07-05 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