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吃人并非谣言,45岁妇女被5米长蟒蛇吞食,它就在我们身边!
2025-11-12 02:35:44
钱瑗:两次婚姻却无儿无女,一生教书育人,59岁患癌去世
钱瑗出生在幸福的家庭,是两大文豪钱钟书杨绛的爱女。1973年,钱瑗被邻居一个耳光打倒在地上,邻居嘴里还叫嚣着:“臭寡妇,你不是好人。”杨绛扑上前来护着女儿,也被推倒在地,钱钟书在屋里听见声音,举起木板就冲出来,对着邻居劈头盖脸地打了过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们的邻居是对年轻夫妻,钱瑗总会帮助他们,邻居也很爱占便宜。这天杨绛请来钟点工来洗衣服,年轻夫妻就又想占便宜,要钟点工免费给他们洗衣服。钱瑗拒绝了他们,年轻夫妻因而恼羞成怒打了钱瑗。但是他们骂钱瑗是臭寡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钱钟书 杨绛与钱瑗
1937年,钱钟书和杨绛正在法国的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5月他们的女儿出生,取名钱瑗。钱钟书很早就对杨绛说,他不要儿子,只要女儿,且只要一个像杨绛这样的女儿就好,如今终于梦想成真。女儿出生后,他也怕再要孩子自己会偏心,对钱瑗不公平,所以钱瑗便成了他们唯一的孩子。次年,钱钟书和杨绛带着一岁的钱瑗回国,两人受邀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钱瑗便在北京度过了她幸福的童年。
钱瑗家庭和睦,父母将所有的爱意全都倾注于她,护她成长。常说父爱如山,无言温情,但钱钟书对女儿的爱却是溢于言表。钱瑗出生后,曾有人嫌她不太漂亮,但钱钟书却将她视若珍宝,逢人就炫耀她是自己喜欢的女儿。钱钟书和钱瑗的相处更像是朋友和哥们,钱钟书爱逗钱瑗,两人经常闹成一团。

钱瑗
钱瑗继承了父母的智慧,自小便聪慧,记忆力也很好。但钱钟书没特意去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反而是在逗弄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学。钱钟书在语言方面天赋异禀,因此他总是用英、法、德语去教钱瑗记单词。单词大致就是简单的动物或花草之类的,偶尔也有长一点的日常对话,这其实是挺不错的教学方式。但顽童钱钟书并非只教这些,还会掺杂着一些粗俗骂人的话。
等到家里来了客人,钱钟书会叫钱瑗出来表演,钱瑗就把钱钟书教的那些话原封不动地说给客人们听。钱瑗也不懂有些话不太文明,反而是洋洋得意,自己都记住应该要表扬。钱钟书倒是十分欢喜地鼓励她,然而客人却十分惊愕,小孩子怎么学了这种话,随即反应过来,是钱钟书又在搞怪。大人们笑作一团,钱瑗才知道自己又被耍了。

钱瑗
不仅如此,钱钟书还喜欢趁着钱瑗睡觉时,在她的身上画了一堆搞怪的笔墨。钱瑗醒来气鼓鼓地要算账,却也总是被钱钟书糊弄过去。钱钟书也喜欢把一些小玩意儿藏在钱瑗的床上,让钱瑗去找出来。钱钟书不藏东西在钱瑗房间,就要在她房间捣乱,被钱瑗抓住就喊杨绛救命,很是欢乐。
有段时间,一家人总是出去吃饭,钱钟书就听饭馆其他人讲话,钱瑗观察其他人的行为,然后两人凑在一起边吃边交流,议论得津津有味,这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独属乐趣。钱瑗聪慧活泼,从小观察细腻,共情能力强。小时候钱钟书出差时,她就会主动照顾杨绛。长大以后也会赶着回家给杨绛缝衣服,给钱钟书剥糖果。

钱瑗与父母
在钱瑗的教育方式上,钱钟书半点不马虎。钱瑗探寻问题的答案时,钱钟书并不会直接告诉她,而是让她自己先去查阅资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问题,钱钟书才会给她讲解。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让钱瑗明白生活和幸福的答案只有靠自己去主动争取。
1956年钱瑗19岁,在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就读。这年她风华正茂,认识了一个叫王德一的男孩。两人都是北京师范美工队的队员,负责画画。相处的时间越长,钱瑗便发现了王德一的很多优点,总是被评为优等生,很受学生的欢迎,颇有才情。毕业后,两人又同时留校当了老师,可谓是缘分天注定。

钱瑗与钱钟书
那个年代,男女都很矜持,而钱瑗自小便明白,一切问题的答案要自己主动去寻找。她主动向王德一表明自己的心意,也得到了想要的回应。1968年,两人在认识19年后终于结了婚,搬进历史系的教师宿舍。两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一起备课上班,下班后去看望钱钟书和杨绛两人,好不快活。
杨绛也曾说过,德一为人和善忠厚,钱瑗与他在一起,他们很放心。那时,王德一与钱钟书杨绛的关系十分亲密,二人将王德一视若亲子,杨绛还曾亲自为王德一理发。幸福的一家人开始畅想未来更加美好安稳的生活。

杨绛 钱钟书
但是天不遂人愿,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王德一自杀身亡。这段初尝甜蜜的婚姻,不过几年光景,便以悲剧告终。钱瑗曾站在王德一自杀的窗台前,无声沉默。没人知道她当时在想什么,或许是感知王德一当时的所见,又或者是告别,已经无从探究。
王德一死后,钱瑗害怕看见熟悉的环境,又回忆起和王德一幸福的点滴,便搬出宿舍,回到了家中,与钱钟书和杨绛同住。从一个备受宠爱的女子变成一个寡妇,钱瑗受到了不少人的冷眼相对,所以才会出现开头那一幕。

钱瑗与杨伟成
后来的几年,她将心思全部投入到工作中,不再谈论爱情。忙碌让生活充实起来,也慢慢淡化着不露人前的痛苦。她所有的时间都被塞满,着力研究英语文体学,编写的教材也获得了三个大奖。生活朝着好的方向走去,而上天也在疼惜着她,她终于又遇见了爱情。
这次她遇见的人叫杨伟成,是一位权威的建筑学家。年纪比钱瑗大几岁,但是有两个18岁的儿女。一开始她是抗拒的,因为前一段婚姻带给她的阴影实在是太大,她害怕再次受伤。但是杨绛心疼女儿,不愿看到女儿此去经年,孤独一人。如果哪天她与钱钟书离开,女儿就成了孤家寡人。她便提点钱瑗,钱瑗这才意识到,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但是不能因为害怕意外到来,就不愿去往明天。只有好好地活在世上,感受人间的酸甜苦辣,才对得住爱自己的人,也不枉来过。

钱瑗在英国
39岁的钱瑗和杨伟成组建了新的家庭,她成为两个孩子的继母,也用自己的爱赢得了两个孩子的爱。两个孩子后来回忆到,钱瑗为人十分随和,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每到周六,钱瑗会从北师大到灯市口,一路上买很多好吃的东西带给他们。有凉面、上好的牛肉、羊肉串、牛肉馅饼等传统小吃,因为钱瑗曾去国外学习生活过,偶尔也会专门为他们去买很稀罕的西式点心。
钱瑗在生活细节上非常体贴,在和两个孩子的交流上也很细心。为了跟孩子们有话题聊,她没时间看电视的时候,会提前看电视报,然后跟两个孩子去讨论电视剧的情节。钱瑗哪怕最开始只是个“外人”,也努力地融入了他们,成为幸福的四口之家。

钱瑗一家合影
钱瑗最开始在北师大教授俄语,十年动荡结束后,她转而教英语,还负责英语教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培养项目。每个学期都要上两到三门的专业课,哪怕备课很吃力,她也乐在其中,因为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
钱瑗的英语基础十分扎实,从未间断学习英语。改教英语时水平不低,后来仍然还是去英国进修两年。1990年,又去英国访学,攻研英语文体学、语用学以及应用语言学。可见她对学生的负责态度,哪怕她已经是老师,也认为学无止境,才会不断进修。

钱瑗在上课
钱瑗她不仅仅是对学生负责,对于热爱学习的人,她都愿意担当老师的责任。人手不够,她作为博导除了开研究生的课,还开了本科生的课。她住在城中,交通不便,只能将课集中安排,一周两个上午要上四节课,连轴转十分累。为了能赶上课,她经常是早起赶到学校。这里面还有件趣事儿,某天她起晚了,匆匆忙忙地洗漱就往学校赶,等到了歇下来才发现,自己穿的皮鞋竟然是一只黄色一只黑色,只好又找住校的老师,借了双鞋子穿去上课。
令人发笑的小事儿,也透露出她的紧张和繁忙,也见得她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负责。如此繁忙的情况下,她还帮助外语资料室的翁某指导学习,主动为他批改作业,连续几年的时间,从来没有中断多。这是她好为人师的态度和胸怀,为热爱学习的人提供机会和帮助,这是当代人应当学习的地方。

钱瑗
1966年,她被诊断为癌症晚期。躺在病床上依旧在工作,定期给学生指导,还特地为杂志写了篇稿子。甚至到了后期,她下半身瘫痪,已经不能进食只能输液,全身输液的静脉都扎烂了。生命垂危,她还在操心别人的事情,为给云南老同学的老伴治病买药,她把自己刚得的稿费也给寄过去。直到1997年3月,她才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享年59岁。
北师大执教36年,永远将别人放在她自己前边,淡泊名利。将她人生的大半时光都投入在教育事业之上,为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一生,永远值得尊敬。不论名垂青史,但求问心无愧,她做到了。
2025-11-12 02:35:44
2025-11-12 02:33:38
2025-11-12 02:31:33
2025-11-12 02:29:27
2025-11-12 02:27:22
2025-11-12 02:25:16
2025-11-11 14:55:51
2025-11-11 14:53:44
2025-11-11 14:51:38
2025-11-11 14:49:32
2025-11-11 14:47:27
2025-11-11 14:45:21
2025-11-11 14:43:15
2025-11-11 14:41:09
2025-11-11 14:39:04
2025-11-10 21:32:22
2025-11-10 21:30:16
2025-11-10 21:28:10
2025-11-10 21:26:04
2025-11-10 21: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