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大坝
2025-03-07 17:59:12
苏轼童年,喜得天砚
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老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眉山景色秀丽,又多奇峰怪石。 苏轼12岁时,一天与几位小朋友在自家纺织后院的空地上挖地做游戏。挖着,挖着,他们忽然挖到一块奇异的石头。苏轼拿起来一看,形状像一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小朋友翻来翻去,发现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用手敲敲,石头竟能然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大家惊呼,高兴极了。
一会儿,小朋友们赶快拥到屋子里,把这一惊奇的发现立即报告了苏轼的父亲苏洵。苏洵拈量着孩子们挖到的石头,又仔细审视着,心想,这块怎么好的砚石不知埋藏在地下多少年,沒被人发现,今日被苏轼他们所得,也许是一段奇綠。苏轼试着把它作砚台来写字,很能发墨,可惜沒有储水的地方。苏洵的心中也激起阵阵浪花,他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好的石材,不在乎外形怎么样!”随后苏洵就把这块砚石它送给了苏轼,并在后来在这块石砚上雕刻了砚池,并做了盒子。
苏轼得到这块砚头,也认为这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物品或內者品德好,或许外形好,这两者我要取其砚台物品的德行。苏轼由这块砚石还联想到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像这块砚石一样,注意内修自已的品德,不要仰人鼻息,跪人脚下。
从此,他十分珍爱这块砚台,写起毛笔字来觉得很爽心。由此他常常将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的碑帖手迹弄来抄了一遍又一遍,并博釆众长,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苏体”。他每天写完字后,要到书房侧的一个小水塘将石砚清洗干净,妥善保存。就这样日复一日,小水塘的水也似墨汁了,后人便把这个小水塘称为“东坡洗砚池”。 苏轼真的从这块砚石得到做人的道理,他一生刚正不阿,内修品德,认真做事。在杭州做官三年,勤政为民,政绩蜚然。任满后,又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深得民心。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坚持说真话,作诗讽刺新法,结果被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危险。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这一劫。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团练副使(官阶)检校水部员外郎。
这年秋天,苏轼获罪,带着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发现砚台找不到了,苏轼以为丢失了,大觉可惜。元丰七年(1084))七月,当他的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发现了这块砚台,苏轼心中大喜,苏轼还在仔細观赏这块没有遗失的宝贝,这时虽然看到匣子已不甚好了,但想起这是先父亲手雕刻的啊。由此,他想起父亲赐砚时的教导,想起父亲雕刻的用心,苏轼倍受鼓舞,感到温馨。当场又把这块砚台交给了他的儿子苏迨与苏过,作为传家宝。苏轼到任后,心情虽不好,但仍勤奋写作,他曾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其余时间,他便带领家人在城东开垦坡地,以种田来帮补生计,艰难度日。
后来,这个块石砚也成了苏东坡家的传家宝,到了宋庆历七年(公元1084),苏轼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天石砚铭(并叙》。苏轼不仅把这个块石砚也成了苏东坡家的传家宝,而且让其精神代代相传。 苏轼的大儿子苏迈二十四岁时,被朝廷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县尉。这是苏迈第一次赴任,苏轼与儿子苏迈在江西湖口分别。临行,苏轼赠送一方砚给苏迈,砚底刻有铭文两句“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用他来学习圣贤的道理要如饥似渴;用他来习写文章,要不停地进步,时出新意令人吃惊;用他来记录和治理财务要时常想着给予他人;用他来书写狱讼公文要时时想着放人生路。这是苏轼对即将赴任的儿子的勉励。苏迈也未负父亲的厚望,康熙版《德兴县志》载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德兴旧志将苏迈列入名宦之列,宋时造有苏堂,以示对苏迈的怀念。
2025-03-07 17:59:12
2025-03-07 17:56:58
2025-03-07 17:54:43
2025-03-07 17:52:28
2025-03-07 06:56:05
2025-03-07 06:53:50
2025-03-07 06:51:35
2025-03-07 06:49:21
2025-03-07 06:47:06
2025-03-07 06:44:51
2025-03-07 06:42:36
2025-03-07 06:40:22
2025-03-07 06:38:07
2025-03-07 06:35:52
2025-03-06 18:08:56
2025-03-06 18:06:42
2025-03-06 18:04:27
2025-03-06 18:02:12
2025-03-06 17:59:57
2025-03-06 17: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