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的老师是何许人?其实老夫子早已在书中说明
2025-04-20 14:46:23
曙光-观《高考1977》有感
#努力一定就会有回报吗#
为响应毛主席号召,所有知识青年要到乡下去.....
这部影视是从一个东北某三分场为主要场景,展开的对当时时代主流的强烈反映与写照。通过一个小小的三分场内的故事映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历史巨变——恢复高考!《高考1977》讲述了一群上海的知识青年听从组织指挥下乡务农,虽然这群青年在这里有着七八年之久的辛苦劳作,但是对于这群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青年来说,梦想从来没有放下只是藏在了心里。当一众人看到复出的邓小平爷爷时,他们知道那深藏已久的希望被邓小平爷爷亲手举了起来,举得高高的。但事与愿违,作为第三分场厂长的老迟起初认为,这些人是第三分场的希望是第三分场的未来,所以他不愿意放人。强子他们开始绝食抗议,潘志友的不断劝诫,这让老迟不断思考自己曾经所坚持的真的是对的吗。最终在陈甫德对女儿那真切的爱情之中,唤醒了老迟身上深埋着的人情味。尤其是在根宝因意外事故而死亡之后,老迟迎来了自己的一次蜕变。1977年12月10日,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苏醒了,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的高考重新恢复了。潘志友等人因为出发的一场意外而错失了登上通向高考的火车,就在这时老迟驱车赶到,将一众学子带到了高考考试的地方。老迟代表了一个又一个“公章至上”的领导干部,而潘志勇等人代表了新的希望,根宝则是希望之下牺牲的雏鹰。
电影的情节与转折实际上并不新颖,但是打动我们的是那透漏出来的真情,一是邓小平爷爷为了中国未来的谋划,二是无数学子“进京赶考”的热切与奋斗,三是不断地斗争,四是面对困难与希望时倒下去的悲壮和惋惜。高考这一次耳熟能详,它带来的是底层人民鱼跃龙门的机会与展翅翱翔的时机。在这个知识就是一切的时代,高考让所有人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地点,胜者庆幸,败者也不会觉得不平等。就像剧中陈甫德所说,高考恢复的意义不在于高考而在于高考本身,它代表了这个国家新的生机和同其他国家角斗的勇气和底气。“孩子们走,去读书去。”这是国家伟人发自内心的慈祥呼喊,仅仅这短短的八个字,激起了万千学子心中的斗志!激起了万千人才为祖国回报的雄心!更是激起了华夏这个即将腾飞的巨龙!对于那些下乡知青来说,从前的未来一片渺茫,但这句话的出现。一条笔直而又辉煌的大道显现在了无数追梦人的脚下。是的,站起来了!
或许现在的你正面临高考,又或许你已经走过了高考这条路。尽管当今这一唯分数论的高考引起了不少人的愤懑。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中国,高考这条路仍有走下去的必要,而且必须走下去。因为这是一条国家保障的最平等最公平的康庄大道。或许你用不到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但是就是因为这些知识的不断积累才能让你的眼界更高,心胸更加宽阔。因此,当你还没有参加高考的话那就请你用心走完这条路吧,你会感受到很多平时不曾学到的。如果你已经高考完了,那也请你牢牢记住这段时间吧,这或许是你为数不多能与全国人共同竞技的时光!
2025-04-20 14:46:23
2025-04-20 14:44:09
2025-04-20 14:41:54
2025-04-20 14:39:39
2025-04-20 04:20:56
2025-04-20 04:18:41
2025-04-20 04:16:26
2025-04-20 04:14:11
2025-04-20 04:11:56
2025-04-20 04:09:42
2025-04-20 04:07:27
2025-04-20 04:05:12
2025-04-20 04:02:57
2025-04-20 04:00:42
2025-04-19 22:39:17
2025-04-19 22:37:02
2025-04-19 22:34:48
2025-04-19 22:32:33
2025-04-19 22:30:18
2025-04-19 22: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