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幼年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去世79年后被开棺调查死
2025-08-31 06:26:34
高原明珠-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黄河干流上,是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行设计、施工和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被誉为“高原明珠”。该水电站拥有七个国内第一,包括最大的装机容量、最大的单机容量、最高的电压等级和最长的输电线路等。2018年11月,刘家峡水电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以表彰其在国家工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1954年3月,由相关部门代表和苏联专家组成的黄河查勘团,对黄河主干流及支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自下而上直至刘家峡坝址。在坝址比较座谈会上,苏联专家指出,在兰州附近,刘家峡是满足综合开发任务的最佳坝址。
1954年,黄河委员会编制的《黄河技术报告》将刘家峡水电站工程列为第一期开发重点工程之一。刘家峡水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灌溉和防洪。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要求采取措施,完成刘家峡水电站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并确保工程的及时施工。
1958年初,水电部成立了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现为水电四局),承担刘家峡和盐锅峡两个水电站的施工任务,制定了“两峡同上马,重点刘家峡,盐锅峡先行,八盘峡后跟”的施工方案。
1958年9月27日,刘家峡水电站工程正式动工兴建,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1958年9月,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开始建设。然而,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在1961年带走了所有的设计图纸,导致工程被迫停工。1964年,工程重新开工。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建设方针是“先生产,后生活”,因此刘家峡水电站的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当时,工程局组织了两个开挖队进行导流洞的开挖施工,断面为13×13.5米,总长度1021米。由于任务重、工期紧,职工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经过15个月的艰苦奋战,导流洞终于打通。1966年汛前,上游围堰建成,使电站基坑具备了常年施工条件。
1966年4月20日,刘家峡水电站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拦河大坝的第一块混凝土开盘浇筑。随着缆机吊着混凝土从天而降,这座伟大的工程在黄河两岸之间冉冉升起,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经过近四年的辛勤努力,1969年8月,拦河大坝全部浇筑完毕,左右岸副坝也分别于1968年和1969年完成浇筑。这些艰巨的工程任务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
1968年10月15日,电站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台机组于1969年3月29日并网发电,这一刻,中国人民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1972年6月16日,中国首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刘(家峡)天(水)关(中)”输电工程投运。这项工程被称为“西电东送”的开山之作,从此,中国电网超高压、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电能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最终,在1974年底,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这一成就再次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的突破能力。
1975年,这项被外国专家视为不可能建成的工程胜利建成,成为中国人的“争气工程”。刘家峡水电站的成功建设,不仅为中国的能源事业树立了里程碑,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起始自刘家峡大坝的水库,其西南至炳灵寺峡口,呈现西南至东北的走向。其南部与东乡、临夏县相接,北部则与永靖县相连。湖岸线长达55公里,最宽处的水面有6公里,水域面积超过13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为57亿立方米,正常水位为1735米,海拔2100米。该水库的湖面广阔,风光优美,气候舒适,环境优雅。由于水质优良且无污染,它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和水上度假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是良好的生态观光地,也是游览炳灵寺的必经之地。在向阳码头以东的地方,10里河岸的白沙清晰可见,绿柳飘逸,被称为“十里柳林”,其景观独特,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氛围。
2025-08-31 06:26:34
2025-08-31 06:24:19
2025-08-31 06:22:05
2025-08-31 00:14:36
2025-08-31 00:12:26
2025-08-31 00:10:04
2025-08-31 00:07:49
2025-08-31 00:05:35
2025-08-31 00:03:20
2025-08-30 17:48:18
2025-08-30 17:46:03
2025-08-30 17:43:48
2025-08-30 17:41:33
2025-08-30 17:39:18
2025-08-30 17:37:04
2025-08-30 17:34:49
2025-08-30 03:14:45
2025-08-30 03:12:30
2025-08-30 03:10:16
2025-08-30 0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