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回归央视上班,弦子发文表示不满,难道这件事情还不该结束吗
2025-09-09 17:17:41
大连蛇岛疯狂“内卷”,一平方公里2万多条蛇,岛上的蛇越来越毒
文/大鹏观史
编辑/大鹏观史
●○前言○●
难以想象,在我国大连的近海附近,竟然存在着一座让人闻风丧胆的“蛇岛”!这座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然栖息着两万多条毒蛇。
更可怕的是,由于蛇群数量太大,这些蝮蛇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内卷竞争,导致它们的毒性在不断增强。
那么,这么多的蛇是如何聚集在一个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的?而它们又是如何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大量繁衍并存活至今?
●○蛇岛的由来○●
蛇岛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海岛,从地理位置来看,蛇岛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仅7海里,这说明它原本是一座连接着大陆的小山。
由于多年以前的地质运动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小山与大陆之间低洼的连接地带被海水淹没,这座小山就这样变成了一座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孤岛。
岛上原本存在的生态系统也因与大陆隔绝而遭到破坏,因此滞留在小岛上的生物进行了残酷的生存竞争。
在这场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数量众多且具备强大生存能力的蝮蛇笑到了最后。但是,在成为岛上的唯一成员后,如何在资源匮乏的小岛上生存下去,成了这些蛇类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对于岛上的毒蛇来说,每年在岛上过境的候鸟是其主要食物来源。但候鸟的迁徙期仅限于春秋两季,夏季和冬季食物来源十分匮乏。
因此,为了适应食物季节性短缺的环境,岛上的毒蛇形成了夏季也会进行休眠的独特习性。这样一来,它们只需在春秋两季大量捕食积累体力,就能度过食物极为匮乏的夏季和冬季。
此外,由于每年能够捕食候鸟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在休眠来临前获取到充足的食物,这些生活在岛上的毒蛇进化出远比在大陆的同类毒性更加猛烈的毒液。
●○人蛇共舞○●
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式建立蛇岛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得一批志愿者来到蛇岛,开始了与蛇共舞的生活。
蛇岛上的工作十分危险,志愿者需要与剧毒的毒蛇蛇近距离打交道,这使得岛上几乎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咬过。
但即使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这些志愿者也依然不惧,继续坚持长期跟踪蛇类活动,收集相关数据。而除科研之外,志愿者们还要承担起守护蛇类的重任。
20世纪五十年代,根据第一批上岛的专家大致估计,蛇岛上曾栖息5万余条蛇类。
然而,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蛇岛曾经发生过一起蔓延整个岛屿的大火。这次大火使得岛上蛇类的数量锐减到一万多。
尽管后来岛上的毒蛇数量得到了逐步的恢复,但随着老鼠的加入,又导致岛上的毒蛇面临新的威胁。因此,岛上的志愿者必须想办法保护这些毒蛇。
而要保护蛇类,就必须解决鼠患。当每年岛上的蛇将要进入休眠状态时,工作人员便展开灭鼠行动。
但在灭鼠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有毒的老鼠尸体被毒蛇吃掉,他们只能对老鼠进行诱捕而不是用毒。但这样做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
此外,他们还警惕老鼠挖穴,以防冬眠蛇窝被害。而除了防止鼠患之外,防火、防旱也是必修课。
尽管蛇岛上的生活非常艰难,但这些志愿者依然在坚持不懈的用双手守护这片土地,与蛇携手共舞,达成了人蛇之间微妙的和谐。
●○结语○●
随着这么多年来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民众的共识。但是,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所带来的财产利益以及生命权益的损失。
如果为了保护环境而一味的损害人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与人保护环境的初衷相悖。我们应该寻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成就的道路。
2025-09-09 17:17:41
2025-09-09 17:15:26
2025-09-09 17:13:11
2025-09-09 17:10:56
2025-09-09 17:08:42
2025-09-09 05:58:17
2025-09-09 05:56:03
2025-09-09 05:53:48
2025-09-09 05:51:33
2025-09-09 05:49:18
2025-09-09 05:47:04
2025-09-09 05:44:49
2025-09-09 05:42:34
2025-09-09 05:40:19
2025-09-09 05:38:04
2025-09-08 13:32:32
2025-09-08 13:30:18
2025-09-08 13:28:03
2025-09-08 13:25:48
2025-09-08 1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