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富二代醉酒后持刀杀妻,事后却说妻子先动的刀,真相如何?
2025-04-26 05:26:22
谁是古哥特人,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
哥特人在公元410年洗劫了罗马,但他们也帮助保存了罗马文化。
哥特人是一个从古代一直兴盛到中世纪的民族。他们有时被称为“野蛮人”,因在公元410年洗劫罗马城而闻名。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两个哥特王国兴起:短命的西哥特人和长久的东哥特人。
现存最早的关于哥特人的书面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尽管他们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一些记录表明他们是从斯堪的纳维亚迁移过来的。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哥特人往往被认为是帮助保存了罗马文化。在洗劫罗马之后,一群哥特人迁移到高卢(在今天的法国境内)和伊比利亚,形成了西哥特王国,最终融合了天主教、罗马艺术传统和罗马文化的其他方面。最后一个哥特王国在公元711年落入摩尔人之手。
今天,“哥特”一词的含义已经超越了与古代哥特人的任何直接关系。中世纪晚期兴起了一种以宏伟壮观的大教堂和城堡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哥特式”一词被用于批评这种风格,因为这个词,即使在那个时候,也是“野蛮”的同义词。
在18和19世纪,一种被称为“哥特小说”的黑暗浪漫文学流派蓬勃发展。以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和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为特征的小说类型,它的名字源于故事发生的哥特式地点——比如德古拉的黑暗、不祥的城堡。
在现代,“哥特”被用来描述一种具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审美和时尚的亚文化。黑暗、阴郁的哥特式意象受到了哥特式小说,尤其是恐怖电影的影响。
古哥特人从何而来?
古哥特人的确切起源是个谜。公元六世纪,作家Jordanes(他本人可能也是哥特人)写了一部哥特人的历史。他声称哥特人来自一个叫斯坎扎的寒冷岛屿,可能位于现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住在那里。
他写道:“哥特人来自斯坎扎岛,就像来自一群种族或国家的摇篮一样,据说很久以前在他们的国王贝里格的统治下诞生。”经过一系列的南迁,他们发现自己生活在罗马帝国的边界附近。
在哥特人与罗马人广泛接触之前,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是有限的。他们有一种使用如尼文字的书面语言。然而,这些铭文很少被发现,而且保存下来的也很短。只有少数在现代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发现的物品上的‘哥特式’符文铭文保存了下来。
约旦人声称,在四世纪哥特人皈依基督教之前,他们的宗教包括“崇拜英勇的祖先”和“崇拜战神”,罗马人把战神与战神马尔斯联系在一起。约旦人还声称,哥特人为了纪念战神,把人的手臂挂在树上,并对俘虏进行人祭。
哥特人在与罗马帝国接触之前的历史是模糊的。在他们搬进罗马帝国后,他们接受了一些罗马的习俗——比如基督教和一些他们的艺术和文化。搬进罗马帝国后,他们也住在城市里,并建立了新的王国。哥特人的记录表明,在与罗马接触之前的某个时间点,他们更像游牧民族,从斯堪的纳维亚迁移而来。
哥特人与希腊人
公元三世纪,哥特人对罗马人控制的希腊发动了一系列的入侵。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三世纪雅典作家德西普斯撰写的讨论这些袭击事件的文本片段。
德西普斯说,罗马皇帝德西乌斯(公元249 ~ 251年在位)率领罗马军队与哥特人作战,但遭到了领土和人员的接连失败。文中还讲述了一场哥特人和希腊人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塞莫皮莱隘口。目前还不清楚这场战争的确切时间,但可能是在250年代或260年代。哥特军队试图到达雅典,而希腊军队已经在关隘设防,试图阻止他们。分裂在战斗结果揭晓之前就结束了。
哥特人对罗马帝国的攻击
哥特人在公元三世纪还对罗马帝国发动过其他袭击。已知的第一次袭击发生在238年,哥特人洗劫了多瑙河河口的赫斯特里亚城。十年后,一系列更大规模的土地入侵发生了。
在公元268年,一支由哥特人组成的大规模远征队,以及其他被称为野蛮人的群体,闯入爱琴海,造成了严重破坏。他们攻击了许多定居点,包括以弗所(安纳托利亚的一座希腊人居住的城市),在那里他们摧毁了一座供奉黛安娜女神的神庙。
这对陆地和海洋的联合攻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引发了罗马人的激烈回应。不仅个别团体被击败,而且再也没有大规模的突袭突破达达尼尔海峡。
哥特人与罗马的混乱关系一直持续到公元四世纪。当哥特人充当罗马士兵,多瑙河对岸的贸易发生时,冲突频发。
一个名为特尔文吉的哥特式组织干预了罗马帝国的政治,支持了两个不成功的皇帝。公元321年,他们支持李锡尼而不是君士坦丁,公元365年,他们支持普罗科匹厄斯而不是瓦伦斯。在这两个例子中,他们的策略都事与愿违,君士坦丁和瓦伦斯在成为皇帝后对特尔文吉发动了攻击。
随着与罗马联系的加强,一种被称为阿里乌斯教的基督教形式在哥特人中传播开来。在340年代,亚里安哥特主教乌菲拉斯或乌尔菲拉(公元383年)将《圣经》翻译成哥特语,其文字主要基于uncial希腊字母,据说是乌菲拉斯为此发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哥特人开始采用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形式。
哥特人和匈奴人
罗马人和哥特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随着公元375年左右多瑙河以北匈奴人的出现而永远地改变了。匈奴人将哥特人逼入罗马领土。
向罗马人寻求庇护的哥特人受到了恶劣的对待。由于缺乏食物,他们被迫以屈辱的价格把自己的孩子卖为奴隶。当蛮族因缺乏食物所困扰时,那些最可恶的(罗马)将军们设计了一种可耻的交换:他们用自己从各地收集到的每条狗交换一个奴隶,其中还包括首领的儿子。
哥特人被拒绝进入马西亚诺普尔城(今保加利亚境内)后开始起义,在巴尔干半岛四处游荡,掠夺罗马城镇。
统治罗马帝国东半部的瓦伦斯皇帝亲自率军进入巴尔干半岛,征服哥特人。378年8月9日,这支军队在阿德里安堡(也叫哈德里亚诺波利斯)附近与哥特人交战。瓦伦斯低估了哥特军队的规模。结果,他的军队被哥特人包抄,连同皇帝本人一起全军覆没。
就在天刚黑下来的时候,皇帝和一群普通士兵在一起,正如人们所相信的那样——因为没有人说见过他,也没有人说靠近过他——皇帝被箭射伤了,不久就死了,但他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
瓦伦斯的继任者狄奥多西与哥特人签订了一项条约,直到公元395年他去世。
阿拉里克崛起
公元395年后,与罗马的条约瓦解。一位名叫阿拉里克的哥特领袖崛起,带领哥特人向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开战。随之而来的冲突是复杂的。阿拉里克想做一笔交易,让他手下的哥特人得到良田和金钱奖励。他发动突袭向罗马人施压。
公元403年,阿拉里克来到了巴尔干半岛,成为了“被帝国两部分拒绝的亡命徒”。阿拉里克试图将哥特人迁入意大利,但以失败告终。公元400年,君士坦丁堡发生了一场对哥特人的大屠杀。
当西罗马帝国开始崩溃时,阿拉里克和哥特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霍诺留斯皇帝面临着他的军队的叛乱,一个叫君士坦丁三世的篡位者在英国和高卢积聚了领土。在这些问题之后,霍诺留斯在公元408年杀死了他的将军弗拉维乌斯·斯蒂里科。
阿拉里克趁虚第二次进入意大利,从斯蒂里科以前的支持者和逃跑的奴隶那里找到了支持。公元410年,他在罗马城外安营扎营,以罗马为筹码,争取霍诺里乌斯政府的让步。经过一系列不成功的谈判,阿拉里克于8月24日洗劫了这座城市。
两个王国,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
阿拉里克在罗马被洗劫几个月后去世。公元五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两个哥特王国崛起。
当哥特势力在六世纪初达到顶峰时,哥特王国统治着前西罗马帝国的版图。西哥特王国在伊比利亚和西南高卢建立,而东哥特人在意大利掌权。
在意大利,东哥特王国形成于公元五世纪末,最终统治了整个半岛。然而,这个王国是短暂的。阿迈勒的西奥多里克(在位493年至526年)统治了它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将意大利北部的拉文纳作为首都。虽然西奥多里克死后他的王国崩溃了,但他成功地统治了哥特人和罗马人超过30年。在他死后不久,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发动了一场反对这个王国的运动,消灭了它,征服了意大利。
西哥特王国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它的统治者最终从首都托莱多开始统治这个王国,托莱多位于现在的西班牙。中央对王国的控制有时很薄弱,552年,查士丁尼一世利用西哥特内战的机会为拜占庭帝国夺取了伊比利亚南部的一部分。七世纪见证了西哥特王国的文化复兴,艺术和写作蓬勃发展。
在文艺复兴期间,罗马的艺术传统延续了下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例子是19世纪在托莱多附近发现的一批7世纪的手工艺品。这些宝藏包括金冠、十字架,以及珍贵的宝石;它证实了西哥特宫廷的艺术性,展示了罗马传统与拜占庭东部传统的完美融合。
西哥特王国一直延续到公元711年,后来遭到摩尔人的入侵。然而,在伊比利亚北部,西哥特贵族唐·佩拉约领导的一支小部队坚守阵地,并于718年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他们开始重新征服伊比利亚,这一过程将花费近800年的时间。领导重新征服伊比利亚的统治者使用哥特式遗产作为他们重新征服伊比利亚的合法性和权利的象征。
随着欧洲进入黑暗时代,西哥特王国帮助保存了罗马文化的许多方面,包括其宗教和艺术传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公元410年洗劫罗马的哥特人却帮助罗马文化得以延续。
2025-04-26 05:26:22
2025-04-26 05:24:07
2025-04-26 05:21:53
2025-04-26 05:19:38
2025-04-26 05:17:23
2025-04-26 05:15:09
2025-04-26 05:12:54
2025-04-25 23:07:55
2025-04-25 23:05:40
2025-04-25 23:03:25
2025-04-25 23:01:10
2025-04-25 22:58:56
2025-04-25 22:56:41
2025-04-25 22:54:26
2025-04-25 22:52:11
2025-04-25 22:49:57
2025-04-25 22:47:42
2025-04-25 17:11:24
2025-04-25 17:09:09
2025-04-25 17: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