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影评】冷血的“冰” ——《破冰行动》观后感
2025-05-30 22:31:45
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
佛教的始祖是释迦牟尼,在佛教的典籍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传奇的一生。释迦牟尼在大彻大悟之前,名叫悉达多,是印度北方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的王子。悉达多在儿童时期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极有赋,生性聪颖而顽皮。他的许多言语举动出人意料、令人惊奇。
除此之外,悉达多还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每当看到穷苦人悲惨的情形就异常怜悯, 时常把自己佩戴的珠宝送给穷人。他思维敏捷,常常提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弄得大人们哑口无言。小小年纪就善于追求真理,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青年时代的悉达多身体强健、思维睿智,他因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刻苦好学、善于观察思索而出类拔萃。他精通数学、伦理、哲学、天文、武学、韵律等诸多学问。他说话有道理、办事有准则,特别善于帮助、教化小人和恶人,时时刻刻注意把握和修悟自己,从不伤害任何人,并常常进入禅定状态。悉达多29岁便已开悟,这表明缘法已臻成熟。他意识到,此时此刻正是应该出家专心修行的时候了,便毅然脱离凡俗,走向一无所有的出家苦行道路。
六年的苦行,悉达多从无数次艰辛挫折中获得真知和动力,在艰苦卓绝的痛苦磨炼中,他从跌落到苦难最底层的极限处慢慢摸索,沿着道的旋梯攀入地平线,然后再逆流而上将源头活水引到高山顶峰;在不断深入开悟、顿悟的前提下,他为今后光明的未来打下一个全方位、高质量的坚实基础。六年间,他已将心生更大飞跃和质变的时机已成熟。
35岁时,悉达多来到尼连禅河岸边,在一棵高大的菩提树旁的天然金刚石座上准备禅定,并发暂说:“我今如不证得无上大觉,宁可粉身碎骨决不起座。”这钢铁誓言化为能量,震撼着山河!在入定的第一个七天七夜中,他便战胜了心灵深处各种恶魔的干扰而达彻悟。此时已成佛陀的悉达多,周身能量量奔涌,欲罢不能、身不由己地进入更高层的寂静状态,进入最深层的三般若境地(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和文字般若),在忘我地、与天地融为一体的禅定中,又经历了三七二十一天美好圣洁、深化体悟的时光,终于达到修炼至极的境界-大彻大悟。最后这位释迦族青年自然而然地成为释迦牟尼佛。此时佛陀的认知能力恰与宇宙的本源规律-道,完全吻合在一起。这便是宇宙中独一无二、无师自通、以悟为师的伟大佛祖的诞生过程。
接着,佛陀再经历三七二十一天的佛法条理化的总结过程,便将宇宙人生的原始、终极真理搞得清清楚楚,从此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宏大诺言。
腊月初八出定的佛陀,首先慈悲了为自己义务当护法的一群男女儿童;然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鹿野苑寻找自己的随从,即佛陀的五个弟子,找到后为他们摩顶授记、说法开示,使他们懂得修炼正道的原理:即一味地追求六欲是卑劣的,而一味地追求苦修也是有害的,应该走中观之道,侧重悟道悟空和修心养性;苦修苦行只是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接着,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生动地阐述了缘起法、因果论、八正道等理论,为了使比丘们能真正理解,前后讲法三次,这就是载入世间佛教史册中的著名的“初转法轮”和“三转法轮”。
2025-05-30 22:31:45
2025-05-30 22:29:30
2025-05-30 22:27:16
2025-05-30 22:25:01
2025-05-30 22:22:46
2025-05-30 22:20:31
2025-05-30 22:18:17
2025-05-30 22:16:02
2025-05-30 16:33:43
2025-05-30 16:31:29
2025-05-30 16:29:14
2025-05-30 16:26:59
2025-05-30 16:24:44
2025-05-30 16:22:30
2025-05-30 16:20:15
2025-05-30 16:18:00
2025-05-30 16:15:46
2025-05-30 16:13:31
2025-05-30 10:11:10
2025-05-30 1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