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特种部队“战术全地形越野车(LTATV)”
2025-07-21 22:12:06
倾家助饷统一台湾的姚启圣——古代清官故事之十九
姚启圣戎装像
清朝初期的名臣姚启圣(1624~1684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市)。是清初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收复台湾决定性人物之一。他一生不仅为官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还捐资助饷,尽其所有。
清初,因战事频繁,国库几乎耗尽,军需相当困难。尤其是“三藩”(注)之乱发生后,问题更加突出。这时,姚启圣任温(州)处(州)道佥事,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姚启圣自己招募一支军队,自备银饷、军械、马匹。兵力增强后,连连取得胜利,打得郑经的军队(郑成功儿子)不得不退守厦门岛一带。这期间他共捐白银六万七千两。
姚启圣后来任福建总督,郑经的官兵前来投降的越来越多。姚启圣认为,只有给投降过来的官兵发饷、安置,才能使他们安心。但是福建正遇上旱灾,百姓生活本已很苦,省府银库也有限,负担不起这笔费用。于是姚启圣带头捐献家产,安置这些投降清朝的郑军官兵。仅此一项,他又捐出白银八万八千两。他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简直是达到挥金如土程度。
姚启圣这种爱国行动,反而招来猜忌和嫉妒,说他钱财来路不明,沽名钓誉。左都御史徐文元上疏,对他进行诬弹。康熙皇帝下诏要他说明情况。姚启圣回奏说:“臣自从担任官职以来,从没在京城置办过产业。康熙二年,担任过香山县知县,罢官后经商七、八年,才积攒了一些家产。后来连同变卖浙江的祖业,才凑齐这些助饷的银两。”他坦荡的襟怀,得到康熙帝的赞赏和官民的赞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姚启圣看出这时据守台湾的郑经政权,已经出现衰败之势,于是上奏朝廷,积极谋划统一台湾方略。第二年清军打响了统一台湾的澎湖之战。康熙命令施琅指挥全军作战,姚启圣统筹后勤保障。姚启圣竭尽全力筹措经费,修造战船和打造兵器,并捐钱办齐随征官兵的全部银米,一齐装在渡海的船上,有力保证了作战的需要。捐款总数共达白银二十二万三千多两。
至此,姚启圣基本上已倾家荡产。但是,为了振奋军心,他又把家里的银盘、杯碗,以及妻子儿女的金银首饰,全部拿出来变卖助饷。官兵们见到这种情景,无不激动的热泪盈眶,拼命奋勇作战,终于取得统一台湾的最后胜利。
从康熙十四年(1675年)起,姚启圣参加平叛战争,九年时间,倾家助饷共捐出白银四十多万两。当他后来病逝时,已经是家徒四壁了。儿子们是靠卖去剩下仅有的一点田产,才将他安葬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姚启圣传》
注:“三藩之乱”是指清初分封在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三个异姓藩王。日益坐大(尤其是吴三桂),成为割据势力。朝廷(康熙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以削藩为借口,发动的分裂叛乱。
2025-07-21 22:12:06
2025-07-21 22:09:51
2025-07-21 22:07:36
2025-07-21 22:05:22
2025-07-21 22:03:07
2025-07-21 22:00:52
2025-07-21 21:58:37
2025-07-21 21:56:23
2025-07-21 16:29:49
2025-07-21 16:27:34
2025-07-21 16:25:19
2025-07-21 16:23:05
2025-07-21 16:20:50
2025-07-21 16:18:35
2025-07-21 16:16:20
2025-07-21 16:14:05
2025-07-21 16:11:51
2025-07-21 16:09:36
2025-07-20 03:11:26
2025-07-20 0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