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上人间”覆灭后,全身而退的幕后老板覃辉,现状如何?
2025-10-18 17:24:13
黎玉资历可为开国上将,为何蒙冤错过授衔,逝世前夕才得以平反
在我国过去的战争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开创了我党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在之后我军进攻东北开展辽沈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人就是黎玉。
他20岁入党,征战半生,32岁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政委,资历积累之高,足以担任上将。可为何1955年授衔仪式上,却没有他的名字。

图|黎玉
黎玉,1906年5月12日出生于山西省崞县,原名李兴唐。
家里经济还算宽裕,少时入私塾读书,直到后来进入崞县中学,才接触了新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5月30日,上海青年学生发表演说,支持工人运动,却被巡捕房逮捕。直到学生被捕,上万人站在巡捕房门口,高呼反帝口号,要求释放那些无辜的学生,没想到英国巡捕竟然开枪射击,造成数十人的伤亡。
此事发生后,群情激奋,各个城市的学生工人纷纷罢课、罢工,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黎玉得知此事也心生怒火,组织领导崞县中学的学生,在街上高呼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游行,上山下乡去宣传帝国主义的无耻。
他在上海人民的伤亡中,深深意识到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国家的危难情势,从此用各种方式,写文、办报,去跟广大群众宣传先进的思想。
1926年,黎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担任崞县中学党支部书记。
1928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后,在学校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校内外活动的黎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从而被逮捕入狱。一年后,他才得以出狱。之后,他转移活动地点,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踏上了流血奋战的革命道路。

图|黎玉
1936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黎玉,前往山东担任省委书记,恢复和重建被敌军屡次破坏的山东省委。
日军大举入侵中原大地,抗日战争爆发。黎玉领导山东省委,积极联络山东各地的武装起来准备抗日的起义队伍,打响了我党领导山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在日军的步步来袭下,山东各地,先后有十几个地方发动武装起义,武装对抗为侵略而来的敌人。
1938年4月,黎玉到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山东的战争情况,说:“首长,我建议可以再派一个主力团和干部去山东,开展抗日活动。”
毛主席听了这话,觉得仅仅一个团的战力,会不够用,就决定多派一些兵力前往山东。

图|抗日根据地
1939年夏天,山东地区,我军的主力部队总共3个,已经达到7万人。
一支部队是原地区进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战士组成,由黎玉担任政委,有4万余人。
一支部队是在毛主席的号召下,由第115师第343旅,第129师津浦支队为基础,进军山东的八路军抗日纵队。
最后一支部队,也是毛主席增派来的战力,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及第685团来到山东,与当地武装合编而成的抗日队伍,总共8000多人。
1940年,面对敌军来势汹汹的火力,时任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黎玉,亲自领导创建了我党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

图|黎玉一家人合照
也正是因为有了根据地,我军才能更加有底气进行游击战斗,打乱敌人的布置,击退来袭的日军。
战争进展焦灼,敌军火力强盛,装备精良,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的阶段。没有人知道战火还要继续多久,坚定的黎玉率领山东纵队,与进军山东的八路军第115师联合作战,奋勇向前,势要将敌人赶退华夏大地。
1944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中,全国各地,日军节节败退,我军士气高昂,敌军开始出现疲弱状态。黎玉号召山东民众团结抗日,协助罗荣桓领导山东的军民对日伪军,开展局部反攻和全面进攻,打退敌军,解放了山东大片地区。

图|抗日根据地后方
抗日战争胜利后,黎玉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主管山东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他按照《五四指示》的精神,主持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土改效果很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劳作热情,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心理。
但是这场运动,却成了时任书记的饶漱石对他展开批判的突破口。
当时饶漱石知道黎玉制定的《九一指示》内容后,就直接大加指责:“《九一指示》是错误的,你这是成了富农的党,不是你搞的土改都是在为富农着想,走的是富农路线。”
黎玉被这一盆脏水泼到身上,极为愤怒,当即就质问他:“你说山东搞的是富农路线,那你说这个富农路线是什么路线?”
虽然黎玉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但是在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的主持下,一系列指示下达,否决了由黎玉制定的《九一指示》,并且将“富农路线”这一不正确的评价放到了黎玉身上。
接着饶漱石在土改运动和三查三改中,给黎玉扣上了如“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一系列帽子。

图|土地改革旧照
因为有一次,一位年轻干部自作主张的在开会的场所,贴了一张宣传黎玉个人的标语,虽然很快就撕了,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也给饶漱石打压黎玉带来了一个借口。
饶漱石在和山东各大军区的负责人谈话的时候,故意提起了贴标语这件事,还冷笑着说:“人家到处挂黎主席像哩,喊黎主席万岁哩!”这话简直是诛心之语,大肆挑拨黎玉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给黎玉蒙上一层旧社会的黑暗阴影。
黎玉听到这种话,根本就不能忍,怒气腾腾,当即就站起来对他说:“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这件事,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去看看。”
正因为与事实不符,饶漱石听到要对质的话,当即哑口不言。
饶漱石依旧没有放弃对黎玉的批判,甚至召开了多次会议,将黎玉过去在山东的功绩全部抹杀,全盘否定。
当时正是全国战局胜败的关键时刻,我党内部绝不能发生斗争。
面对饶漱石的无端指责,为了维护我党内部的稳定,也为了战争的胜利,黎玉一声不吭地接受了这不公正的批判。
他在以牺牲个人利益,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保证了我党的团结,也让革命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图|饶漱石
大鲁南会议之后,除了负责的支援前线的任务,黎玉身上的一切职务工作都被迫停止。他心里虽很委屈,但是却始终在心里坚持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他愿意牺牲,没有丝毫怨言。
1949年3月,黎玉跟随华东局南下,离开了他工作13年的山东。他曾在山东作出巨大贡献,领导战役,组织军队,团结群众。
他动员了173万民工去支持共产党,他让山东人民深深信任中国共产党,他让朴实的民众为解放山东而付出奋斗。山东民众听从他的号召,为前线战斗的将士们,输送粮食8亿多斤,棉被衣服达36万件。
这么多的物资,如果不是山东人民打心底里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不可能组织出来的。而这深深的信任,是在山东工作了13年,以身作则,深入群众的黎玉所创建出来的。

图|黎玉
建国后,黎玉始终背负着“富农路线”和“地方主义”的沉重的批判。他在上海市委担任秘书长时,顶头上司正是曾经污蔑他、打压他的饶漱石。1952年2月29日,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黎玉,被降职为工资处处长。
从过去的高级领导职务,降为一名小处长,他不是不难过,只是那不公正的批判,如一座大山牢牢压在他身上,从此一直背负着“富农路线”、“宗派主义”的骂名。
为了党的内部团结,为了让工作更好地进行,他只能选择牺牲自己。

图|1955年授衔仪式
1953年,黎玉被调到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接着他先后在机械工业部门、农业机械部门工作,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这后半辈子,一直背负着不白之冤,直到1986年3月,在他逝世前不久,中共中央才为他在1948年所遭受的错误批判平反,撤销了华东局会议上,饶漱石等人在《关于克服党内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加强纪律性的决议》中对黎玉所作的错误结论,为他恢复政治名誉。
只是,在1955年授衔仪式时,一生功绩累累,可当上将的黎玉,却因为这份错误的批判,早早地离开军队系统。授衔那天,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战友许世友等人授衔上将军衔,而自己只能作为一个犯错之人被指责批评。

图|黎玉
1986年5月30日,终于等到一份清白证明的黎玉,在北京病逝。他曾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解放战争,牺牲了自己的名誉,牺牲了自己的政治未来。如今,年老将逝的他,终于洗白了冤屈。
为了祖国,为了党,他无怨无悔。可能够等到一份公正的评价,是病重中的他,最感到慰藉的一件事。
2025-10-18 17:24:13
2025-10-18 02:13:08
2025-10-18 02:10:53
2025-10-18 02:08:39
2025-10-18 02:06:24
2025-10-18 02:04:09
2025-10-18 02:01:54
2025-10-18 01:59:39
2025-10-18 01:57:25
2025-10-18 01:55:10
2025-10-18 01:52:55
2025-10-17 04:38:26
2025-10-17 04:36:11
2025-10-17 04:33:57
2025-10-17 04:31:42
2025-10-17 04:29:27
2025-10-17 04:27:12
2025-10-17 04:24:58
2025-10-17 04:22:43
2025-10-17 04: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