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狼兵的历史:为何被忽略?
2025-07-08 22:00:26
中世纪军事城堡——遵义海龙屯景区
遵义海龙屯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雄踞在巍峨的大娄山东支的龙岩山上,又被称为龙岩屯。
距遵义市主城区28公里,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
海龙屯兴起至衰落共历经300余年的光辉历史,是目前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景区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让游客能体验一次穿越之旅,回到700年前,领略海龙屯土司文化的神秘之处。
该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地形十分险要,《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自古就是连接川黔湖广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80米左右。海龙屯是寒武纪灰岩所形成的一座方形孤山拔地而起,屯顶平阔,适宜建造。海龙屯仅东西两侧有小路上下,所以当时守卫屯堡的土司在屯东山脚的左边修建了铁柱关,右边修建了铜柱关、山腰处修建了飞虎关、屯顶东侧依次修建了飞龙、朝天、飞凤三关,共计六道关口构建了屯东纵深立体防御体系。屯西后方也建有三关,分别为万安、二道关、头道关及土月两座瓮城。构成了后山的防御体系。海龙屯九关之间,均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城墙总长5838米),别有一番气象。
海龙屯除了有秀丽雄壮的自然风光外,还有神秘的土司文化。海龙屯是一个土司城堡,大家对“土司”这个称谓可能都比较陌生,以为是土皇帝或土匪之类的,其实不然,土司制度简单说就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少数民族管理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历代王朝同志少数民族的羁縻制度。羁縻之制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怀柔政策,是象征性的控制,重点在于少数民族首领承认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不要断绝关系。后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原王朝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羁縻制度衍变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定型于元朝,其最大的特点是“齐政修教,因俗而治”,也相当于现在的一国两制。朝廷可以任免土司,可保留自己民族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土司通过履行承袭、进贡、赋税、教育等权利的同时接受朝廷的统治。
今天的遵义在古代时称播州,唐贞观年间废除隋朝时设置朗州的六个县改置,这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播州之名。唐乾符三年杨端应募,从四川泸州起兵,败南诏,占播州。修治所于白锦堡,拉开了杨氏家族的播州统治史。
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当时蒙古可汗孛儿只斤·蒙哥撕毁与南宋的盟约,兵分三路攻打南宋,蒙哥亲自率领十万铁骑由云南挥师东进,攻打四川,直逼播州,想占据长江输送兵力直接攻打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播州15世士官杨文决定“置一城以为播州为本”,于是选址修建了今天的海龙屯,构建了南宋抗蒙西南山城防御体系的其中一条防线。海龙屯从此就作为杨家的军事大本营,历代土司多次完善它的防御体系。
海龙屯三面环溪,位于海龙屯北面的白沙河历史悠久,也是当时川黔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西商的盐一般都在成都四川一带中转,杨氏土司积极发展川黔经济,在海龙屯—仁怀—泸州—成都一线逐步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川黔经济。播州将土司米、茶、酒送出去,带回来西商的盐。
播州杨氏一族始杨端开始,代代与中央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朝廷东征西讨多有贡献还屡次收到封赏。那到最后又怎么落得个被剿灭的下场呢?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王朝认定30世土司杨应龙“谋反”于是派遣兵部右侍郎李化龙统帅15省共计24万余官兵,历时114天的血战,终于在公元1600年六月初六攻破海龙屯,杨应龙自缢于屯顶,结束了杨氏家族的统治。杨氏家族共统治播州长达725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27代人,30位土司执政的播州统治史。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少有的传承时间如此之大的大家族。
2025-07-08 22:00:26
2025-07-08 21:58:12
2025-07-08 21:55:57
2025-07-08 21:53:42
2025-07-08 21:51:27
2025-07-08 21:49:12
2025-07-08 08:41:49
2025-07-08 08:39:34
2025-07-08 08:37:19
2025-07-08 08:35:04
2025-07-08 08:32:50
2025-07-08 08:30:35
2025-07-08 08:28:20
2025-07-08 08:26:05
2025-07-08 08:23:51
2025-07-08 08:21:36
2025-07-07 22:15:23
2025-07-07 22:13:09
2025-07-07 22:10:54
2025-07-07 22: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