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始于简单的观察
2025-10-15 07:52:05
伪史是怎样炼成的?驳何新用谎言造就的济南战役“新论”(二)
(接上期)
上一篇文章咱们讨论的是济南战役“新论”的第一个观点,也就是战役决策过程,何新总共有五个谎言和谬误。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新论”。咱们给他累计,等最后再看看他到底说了多少谎?
讨论开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段往事。
多年前,曾经有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有人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学术成果。然而经国内外同行学者们的质疑,发现这是学术造假的结果,“诺贝尔奖”烟消云散,一则丑闻闹剧遂告收场。
造假,在学术界最为人所不齿。因为如果造假的伪“学者”盛行,势必会让劣币驱逐良币;造假者还会毁损学术界的声誉,导致信任危机;最重要的是,造假者误国误民。而在历史领域,他们诋毁国史,损害的是党和军队的公信力。
好了,言归正传。
说到济南战役“新论”,给何大学者概括一下:论说战史太外行,造谣撒谎数他强。
不信就一条条往下看。
一、何新在十三纵的战场安排上,又玩移花接木、隐瞒真相
“新论”截图
不到200字的短短一段,我们看看他说了几个谎?
为了朋友们看着方便,我先放张战役要图。
第六,何新再玩移花接木,把粟裕9月10日的“灰午电”改为华野首长曲阜会议后的作战方案
何新说:按照在曲阜时双方协商的结果,是准备“十三纵增加一个师或全部协同鲁中南纵队沿津浦路东向党家庄、凤凰山、七里山之线攻击,以协助三、十纵达成迅速攻占飞机场之任务。”
第一次曲阜会议当然不是什么“双方协商”,这是何新老调重弹的谎言。会议后,野战军首长上报军委的作战方案,也完全不是何新说的那样。
8月31日,粟谭陈上报攻济打援作战方案。
粟谭陈8月31日致军委电
方案中并没何新引用的内容。恰恰相反,十三纵被安排在攻城东兵团,攻占飞机场是西兵团的作战任务。
朋友们可以对照战役要图看看飞机场的位置(图中已画圈标注)。
何新引用的内容来自哪里呢?来自9月10日粟裕致许谭、军委的“灰午电”。
“我们意见攻济战役能否成功,正如军委所指示在于时间的取得。而攻济之第一步要求,似宜以迅速攻占飞机场,断绝敌人空援为目标。因此,曾于三、十纵作战会议中,曾电建议由十三纵增加一个师或全部协同鲁中之四个团,沿津浦路东向党家庄、凤凰山、七里山之线攻击,以协助三、十纵达成迅速攻占飞机场之任务。”
这封“灰午电”不但讲清楚了十三纵的任务是怎么调整的,也讲清了调整的目的,就是以“迅速攻占飞机场,断绝敌人空援为目标。”
好嘛,又是一招移花接木。何新这招玩得挺溜啊!
提醒一下朋友们,这封9月10日“灰午电”,说到了粟许二人战前分歧的起因。不但何新要隐瞒,所有的黑子都要隐瞒这份电报,以便他们浑水摸鱼。
由“灰午电”我们还知道,许世友想从攻城西兵团抽调两个纵队之一,加强到东边。(注:齐即8日,齐九时电就是8日九时的电报)
调十三纵协助三、十纵攻机场,最早是粟裕9月9日晨在十纵驻地参加联合作战会议时,听取三、十纵意见后,向许谭、军委提出的。
这一提议和许世友正好相反,最终由主席向许世友做了耐心解释。战役实际用兵,十三纵就是按粟裕说的方向打的。
何新能几乎原样引用“灰午电”内容,说明他看过这封电报。知道了还这么玩花样,硬是把粟裕9月9日、10日的提议,改写到8月底。
何新这么干,连“学者”的体面都不要了,算不算他口中的“伪史文人移花接木”?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第七,何新以隐瞒真相、断章取义的手段,对粟许二人踩一拉一
何新把许世友建议的“为了确保迅速攻占机场,十三纵尾鲁中南纵队之后,必要时使用攻击机场,过早使用十三纵为不利.”,称为是战役的神来之笔。
这项建议出自许王谭9月11日的“真午电”。
有事实,但不完整,只给你看他想让你看的,这是所有造谣带节奏的特点。
何新不说,我们给他补上。
在济南战役方案制订与实际作战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首先攻占飞机场,断绝敌军空援。
这一点早在7月份准备攻打济南时,主席就有指示,9月2日,又以专电指示粟陈唐:“刘峙可能再以一部兵力空运至济南,你们须密切注视此种可能情况,并预先考虑当发现此种情况时,是否提前发动攻占机场。”
这是战役第一阶段的重点。现在我们捋一下使用十三纵的来龙去脉。
9月2日,华野首长发布预备命令的当天,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提出攻济南第一步计划,十三纵担任预备队,视情况以一部配合九纵攻击济南以南山地。
9月7日,许谭等发布攻城第一步作战命令,十三纵担任总预备队(准备由东南向济城攻击,及由西南向商埠攻击)。
注:许世友当时正在赶往前线,主席在这一天电报询问他现在何处。
9月8日上午9时,许世友途经华东局时,发电报给粟裕,建议将攻城西兵团之两个纵队中抽一个至铁路以东,以便集中兵力。
9月9日晨,粟裕在十纵驻地发电报,要把十三纵由原来的预备队执行机动任务,改为加入西兵团方向的作战。从内容与时间推测,他大概没有看到许世友电报。
然后就是粟裕10日的灰午电,进一步解释了调十三纵的目的。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粟许二人的分歧,就是攻城重点方向正好相反。
9月11日,许世友致华东局并中央电。
摘自《许世友军事文选》,收录于《济南战役》第214页
有一点说明,许世友在坚持认为部署上没有重点之外(他的重点和粟裕的重点不一致),还表示“我们兵力现在布置好了,我也不能变动”,这说明他还是执行纪律的。
主席在9月11日给许世友的回电,我曾经在济南战役的第三篇文章中,以“沟通的艺术”为小标题,作了专门解读,朋友们可以看看,这里简单概括一下。
主席首先对他集中兵力表示肯定,但并不是说肯定他的重点攻城方向;其次耐心解释了阻援与攻城兵力分配的关系,以说明夺取飞机场、断敌空援的意义;最后导出结论:
“至于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为重要,并应迅即部署。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于发展,则应使用于东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收录于《济南战役》第218~219页
主席支持了粟裕的意见。同时,再度明确了指挥关系,“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主席的电报是这天亥时(21~23时)发出的。实际上,粟许二人对于敌情估计在这天还有争论,何新引用的,就是许世友这天午时电报。
从许世友建议十三纵尾鲁中南纵队之后、不过早使用的提议看出,他是在粟裕对十三纵使用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合理的补充。许世友一天之内两封电报都表示了执行上级意图,就是说二人的分歧并没有超越正常的纪律与军事民主的范畴。
再回顾一下,粟裕的意见也不是他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听取了三、十纵意见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贯彻军委专电指示提出的。
何新移花接木篡改作战方案、隐瞒主要事实,以许世友“觉得这非常不妥”贬低一方,以“神来之笔”称赞另一方,这种以欺骗的手段玩踩一拉一,到底又算个啥?
革命历史人物,岂能由着伪史文人撒谎戏说?
第八,谁是战役指挥员,粟裕还是许世友?
何新称许世友为战役指挥员,是极其错误的。
其实,他又是撒谎、玩各种花样,又是口称所谓“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不就是冲这个来的吗?限于篇幅,我先说答案,接下来再专文论述。
毫无疑问,粟裕是战役指挥员,许世友是攻城指挥员。
许世友指挥攻城,不负主席厚望,打得很出色。但在我军战史上,还从未见过哪个野战军首长在制订了战役方案,做好了兵力部署与调整,在战役包括攻城中作出一系列指示,却被排除出战役指挥员的先例。
“讲故事的摄影师”高远老师拍摄于济南战役纪念馆
二、何新关于助攻与主攻,断章取义出洋相
何新关于助攻与主攻的短短一段,连战役基本常识都搞错,可见他压根就没好好看过战史。
何新说:“许世友按照之前的安排,明确指出:东线也要发起进攻,因此九纵也成为了主攻。”
如果按他的上下文,先是许世友“觉得这非常不妥”,然后就是“神来之笔”,再然后就是这个“之前的安排”。
这就是何新裁剪出的历史。
真相我们刚讲过,就不给他累计了。实际上,主攻指的是攻城西兵团;助攻指的是东兵团,许世友说东边也要攻击,做有力之配合,就是这个意思。何新说的九纵助攻、十纵主攻,并不准确。
严格来说,主席说“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并不意味着在东面不发动攻击。
许世友在12日“文午电”提出:“攻济第一步,以攻下机场为主。东边也应攻击,才能作有力之配合;否则,敌易集结全力向机场反扑,使我不易得手。”攻下机场为主,是军委和粟裕部署的战役第一步目标,许世友围绕这一点提出东边攻击配合以及分析,是他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建议。
围绕统一的总方针,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一级一级向下传导,有了许世友的重要建议,有了聂凤智传达命令时的助攻变主攻……,从而形成了指战员们凝聚出来的集体力量。
解放战争我军为什么能打赢?这算原因之一吧。这种力量,是伪史文人和键盘上的卧龙凤雏们理解不了的。
第九,何新连攻占飞机场这样的常识都搞错
何新说,助攻变主攻,“这一改变落实到在战役实施上,就是东线的我军首先突破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地,而不是首先攻占机场(18号之前,我军以砲火覆盖之,空中交通已交通断绝后。18号才占领)。”
何先生,东线上来就打下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地,因为这是外围阵地;可是西线要攻占飞机场,也要突破外围阵地才行,您难道不看书吗?
实现炮轰飞机场的时间是18日,完成占领是20日。具体过程不在此详述,各种战史书籍讲得都很详细。
看过已故著名军史专家刘统著《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再读何新“新论,”,专家与砖家,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三、何新造谣挑事的第四个观点,太荒唐
何大学者的第四个观点截图如下。
他对八十三师某旅空运济南用了双引号“传闻”二字,并在最后以“空穴来风”形容。显然是以后世的上帝视角,以为抓住了带把的烧饼;
其次,他又老调重弹以“阻援司令部”对野战军首长贬低,并编造粟裕三套方案是“阻援为主、攻城为次”;
最后,编造许世友经认真分析,没有因空穴来风发生改变的谎话。
以上三项,为了让朋友们读起来更系统,咱们累计起来一起说。
第十、十一、十二,打脸记
何新说的这个“空穴来风的传闻”,来自9月11日粟裕致许谭王并报军委的“真酉电”。然而再看电报,第一个来源竟然是许谭自吴化文驻徐州办事处得来的消息。
还说什么空穴来风,何先生是想让许谭自己抵制自己吗?这也太荒唐了吧?
您挑您的事儿,丢人也丢自己的,别按许司令头上,人家不背您这口锅。
粟裕得到八十三师空援济南的多方面消息和动向,通报敌情,制订预案,是重大战役指挥员很正常的操作。
电报内容共分三层意思。
1、关于八三师有一个旅空运济南之消息汇总通报。
除许谭得自吴化文部外,江淮军区及冀鲁豫三分区均有同样消息。其它还有来自豫皖苏三分区、曲阜、八纵等各种消息及侦察情报,另有刘峙、杜聿明等情报。
2、要求许谭对情报进行查证,并制订预案。如果增援济南属实,要重新考虑方案
3、提出三案供许谭王考虑后提具体意见,并报军委等请指示。
【评】甲乙丙三案中,甲、丙两案都是照原计划发动对济南的攻击,视情况发展而定下一步。区别是丙案以打援集团迫近徐州,待援济之敌回防时于运动中求歼一部。
乙案是以打援集团造成进攻徐州态势,攻坚集团再适时攻打济南。
何先生,您哪儿看到改为“阻援为主,攻城为次”了?再说了,阻援是阻击、迟滞敌援军前进,打援是歼灭援军一部。合着成了以阻止敌援军前进为主、攻城为次了?笑话。
为黑而黑,颠三倒四成这样,砖家的水平可真不一般。
9月12日,许谭回电。
怎么看不出反驳粟裕真酉电的意思,反倒是……
开头说,“八十三师是否已空运济,尚难肯定,但我们在精神上假定该敌已到济为稳重。”看这意思,像是同意把“空穴来风”当真的。
紧接着,“攻济第一步,以攻下机场为主。”这个是军委和粟裕部署的,看来许谭表示同意。
然后,就是东边也应攻击,作有力之配合;十三纵使用问题,分析得很透。两点都是许世友对第一步很好的补充完善,也不是反驳。
再然后,就是何新引用的“因此,攻济部署不作大的变动”,可后边接的是“仅以十三纵紧随鲁中南纵之后,必要时参加机场作战。”上下文一串,也不像反驳,反倒是……
等等,这两天发生了很多事,咱们按时间顺序捋一捋。
9月10日,粟裕“灰午电”,二人产生分歧;
9月11日,许世友致电军委,提出不同意见;
同日午时,许世友致电粟裕,说西边敌军“在名义上是五个旅,实际只能算三个旅左右的兵力。”也就是敌情没有纸面严重的意思。
同日酉时,粟裕汇总“空穴来风”给许谭并军委,提出了三个方案;
同日亥时,主席致许世友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
再然后,就是咱们刚说的许世友12日“文午电”。
到了这里,朋友们,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莫非许世友说的“攻济部署不作大的变动”,指的是他收回原来的提议,表态支持军委和粟裕以攻占西面飞机场为重点?
他不是像何新说的在反驳粟裕?
具体如何,朋友们自己判断吧。反正我相信:许世友没有自己抵制自己。
最后再说说主席对粟裕真酉电三个方案的回复吧。
主席在对粟裕的三个方案的分析,抓住了复杂局面下的关键问题。
乙案:刘峙握有兵力优势,可以集结三个机动兵团于徐州反击我军,再集中十个旅以上援济,调动我军回援,使我打援不成反陷被动。
甲、丙两案是按照原计划作战的两项打援方法,可以依据敌援情况临时选择。
主席最后指出,“你们仍以按照原计划发动攻济并在徐、济间准备打援为适宜”。
伟人的一席指导,粟裕自然心折。
攻济打援大计遂定。
(未完待续)欢迎军迷朋友关注、阅读、讨论。
2025-10-15 07:52:05
2025-10-15 07:49:50
2025-10-15 07:47:36
2025-10-15 07:45:21
2025-10-15 07:43:06
2025-10-15 07:40:51
2025-10-13 22:56:07
2025-10-13 22:53:52
2025-10-13 22:51:37
2025-10-13 09:42:08
2025-10-13 09:39:53
2025-10-13 09:37:38
2025-10-13 09:35:23
2025-10-13 09:33:08
2025-10-13 09:30:53
2025-10-11 21:11:10
2025-10-11 21:08:55
2025-10-11 21:06:41
2025-10-11 15:03:44
2025-10-11 15:01:29